甘肃张掖:“匠心”赋能“非遗”传承******
甘肃张掖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
“匠心”赋能“非遗”传承
近日,走进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职教中心,操场上彩条飘扬、人头攒动,顶碗舞、打夯歌、面塑、树皮木塑画等“非遗”技能项目令人目不暇接,吸引众多师生驻足观看。
这是该校今年举办的县级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上的一幕。“把‘非遗’技能纳入市级技能大赛,让匠心遇上传统文化,这是一种双赢之举,既承载了中职学生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也让学生们感悟到了中华文脉,增强了文化自信。”民乐县职教中心副校长颜鹏说。
2010年以来,张掖市将地方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引进课堂、融入师生生活,并纳入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学促传,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开展,有效增进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情感,促进了“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和发展。
山丹培黎学校教师高云琴是市级“非遗”传承人。近年来,她通过多样的活态传承方式,大胆创新烙画工艺,积极尝试纸烙画创作,使其焕发新生。
2015年,高云琴主持成立了“民间工艺传承与创新工作室”。由她申报的纸烙画开发及人才培训项目被列为张掖市重点人才发展项目,仅工作室就培养近1000名学生,不仅学习掌握了剪纸和烙画技术,多人获得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奖项。
目前,张掖市的7所中职学校均把“非遗”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融入专业课教学和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通过常态化的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助推乡村振兴。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在长期的繁衍发展和历史变迁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风习俗和传统文化,积淀了涵盖语言、文学、历史、民俗、歌舞等诸多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此,该县职教中心开设了以裕固族服饰配件、皮雕、刺绣等为主的“非遗”技艺传承课程,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定期到校授课,并采取“工作室+项目+产品”的模式,充分发挥民俗文化模块化教学优势,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并肩同行,促进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此外,县上还设有裕固族刺绣、婚俗、服饰、民歌和织褐子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通过定期举办各类民俗文化节会、培养工艺传人、开发特色创意产品和“非遗”进校园常态化等方式,唤醒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本报记者 尹晓军 特约通讯员 王增智)
湖北去年消费品年进口规模首破百亿元******
中新网武汉1月17日电 (武一力)湖北省政府新闻办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湖北省进出口总值6170.8亿元(人民币,下同),首次突破6千亿元大关,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其中,出口4209.3亿元,增长20%;进口1961.5亿元,增长5.4%。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湖北省持续加大优质消费品进口力度,2022年该省消费品年进口规模首破百亿元,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增长45.3%。
武汉海关副关长杨良勇表示,湖北拉动消费品进口增长主要因素有三:一是受消费升级驱动。2022年,湖北省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提振消费信心,整体消费氛围较为活跃,消费需求持续走旺,进口高端商品购买力增强。全年进口食品烟酒类72.7亿元,增长96.6%。主要进口产品是牛肉,进口量实现倍增,突破10万吨。此外,年关将近,樱桃、榴莲、开心果等“新年货”采购高峰到来,拉动干鲜瓜果进口值增长12倍。
二是受关税利好带动。2022年,中国通过下调部分产品进口关税、调整协定税率等举措,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其中,包括鳕鱼、冻虾等消费品的进口关税有所下调。在关税税率普降的利好下,部分产品进口迎来新一轮增长。2022年,湖北省进口水产品3.4亿元,增长101.5%。其中,进口冻虾2亿元,占比过半。
三是受政策红利拉动。近年来,中国不断扩大自东盟进口农产品的准入目录。2022年1月1日,以东盟为主体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区域贸易便利化、通畅度大幅提升。多重政策红利催动下,2022年,湖北省自东盟进口17.1亿元,增速达88.7%,高出湖北省消费品进口整体增速43.4个百分点。其中,进口棕榈油5.9亿元,增长410.4%。(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